高质量涉外法治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

来源:法治网    作者:管理员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10    

“贵方的迅速行动使得涉及侵权的产品得到处置,尤其是北京海诚公证处为落实此项目,成立了专项工作组……”5月5日,北京市司法局收到来自法国驻华大使馆的感谢信。这是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期间,北京公证机构助力固定侵权证据,协助处理假冒商标、专利侵权等案件的回响。

北京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推动仲裁、公证、律师等行业强化法律服务资源配置,构建起全链条、专业化涉外法律服务“生态圈”。

图为5月21日,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巡回审判首案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北京)实体平台公开审理。 本报记者 徐伟伦 摄

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

“十四五”期间,政法机关建立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完善涉外司法审判制度、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护航

“警方的快速响应,让我们在复杂外贸环境中倍感安心!”浙江义乌跨境物流协会会长李雪源深有感触地说。

前不久,义乌警方连续破获3起外贸合同诈骗案,涉案价值达1700万元。公安机关依托跨境追货止损机制,联合海关、物流等部门最短时间锁定17个集装箱货物的位置,并成功截停运回,挽回重大经济损失。

今年以来,义乌市公安机关主动对接市场监管局,对新注册的200余家涉外经营主体进行专门梳理分析,并对其中高风险公司实时监测、及时处置,有效遏制境外人员利用外贸公司实施合同诈骗等犯罪。

“十四五”期间,法治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作用更加彰显。政法机关立足职责,积极推进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

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执法司法机关签订了双边合作文件。检察机关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检察机关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依法办理涉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各类案件,更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为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加快培育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司法部支持组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我国律所在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7家分支机构,服务公民和企业“走出去”。以仲裁为例,5年来办理涉外仲裁案件1.6万件,标的额达7300亿元,其中2024年受理4400多件、标的额近2000亿元,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00%和136%,我国已逐步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仲裁优选地。

合作

2024年8月,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审结一起中国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涉非洲重点建设项目而引发的买卖合同纠纷。

项目远在非洲,证据庞杂、专业性强,北京国际商事法庭通过鉴定机构实验室理论分析、海外现场勘查得出鉴定意见,并在审理期间组织调解谈话十余次,线上沟通百余回,最终以调解方式实质性化解了各方矛盾。

案结事了后,当事方给承办法官送来锦旗,并赞许法官在涉外纠纷解决上的专业且经验丰富,不仅熟悉各种国际公约,了解国际惯例,还能准确运用域外法律。

碧海潮生,千帆竞发。“十四五”期间,政法机关在服务和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司法实践中,坚守公平正义底线,主动引领国际规则制定,展现了令人瞩目的大国司法担当。

最高人民法院派员参加海牙国际私法会议框架下的管辖权项目、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联合国贸法会框架下相关贸易规则等谈判,持续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高行政审判机构国际协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组织深化合作,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最高检积极参与重要国际组织、机构有关议题讨论,生态环境保护、金融监管、网络治理、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经贸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以及刑事司法协助、引渡和被判刑人移管条约谈判。

司法部加快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对外贸易法、仲裁法、海商法等法律法规的研究起草、审查修改工作;举办第十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司法部长会议、中越司法行政部门首次边境会晤,深化金砖、澜湄等框架下司法行政领域的务实合作,国际法治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育才

英语、法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越南语、蒙古语等8种语言在会场里交替响起,掌声不断……8月27日上午,一场以多语种为鲜明特色的涉外检察主题讲述暨最高检机关第二期涉外法治人才研修班结业式在京举办,两名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10名来自地方检察院的检察官,用多语种讲述了开展中外司法交流、高质效办好涉外案件的中国检察故事。

“十四五”期间,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涉外法治工作需求,政法机关积极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办理涉外案件积蓄力量。

人民法院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挂职轮岗、业务交流等方式,培养选拔优秀涉外审判人才。最高检通过开展检校合作,邀请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等国检察官与中国检察官一起开展“同堂培训”,组织业务骨干到国外培训等方式,展开立体式涉外法治人才培训。

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涉外法治学科一体建设,完善国际法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做好涉外法治人才储备工作。同时深入对接涉外领域人才需求,加强专门化“订单式”培养,遴选形成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录,组建涉外仲裁人才库,加快提高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效。

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并重的方式,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精湛、敢于斗争的高素质涉外法治工作队伍正在加速形成。

【记者手记

向海而兴,循法而行。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以规则互信促进互联互通,以法治共识深化国际合作,政法机关正以更加成熟的法治体系融入全球化浪潮,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筑牢法治根基。】  【来源:法制网】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评论
责任编辑:管理员